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admin
2016-01-30
55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人教版)的目录。
材料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人教版)“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个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蓝瓶子实验 【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当这个条件被改变时,平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过程 【结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 【板书】(一)化学平衡移动 【投影填表】概念建构:化学平衡的移动。 【归纳】化学平衡之所以会移动是因为改变了反应条件,其实质则是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使得v
正
≠v
逆
。 【过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设问】浓度的变化是否能通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它的改变又会对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承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总的原则是用实验说话,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从结论中寻找规律。 【投影】研究对象Fe
3+
+3SCN
-
[*]Fe(SCN)
3
【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并确定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提供的药品:0.005 mol/L FeCl
3
与0.01 mol/L KSCN的混合液(红色)、1.0 mol/L FeCl
3
溶液,1.0 mol/L KSCN溶液、Fe粉、10%Na0H、蒸馏水 【提问】你们小组准备改变什么物质的浓度?怎样改变呢? 【提出方案】教师边听边用板书记录,边总结实验方案。 【质疑】加水方案:如果加水稀释的话,平衡体系中三种物质的浓度都会怎样变化?如果加水后平衡发生了移动。你还有没有办法来判断是由于哪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引起的呢?(加水稀释,三种物质的浓度都变小,这样就同时改变了几个变量,因而就无法判断平衡移动是由于哪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引起的了) 【思考】应该向平衡体系中加多少体积的液体试剂?比如加5、6滴还是加5、6 mL?(如果加多了会稀释可逆反应中的其他物质的浓度,这就不是改变单一变量了。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加入5、6滴即可) 【追问】你如何判断此可逆反应已经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了?你又根据什么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呢?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结果总结和汇报。 【绪论】增大平衡混合物中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设疑】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现象分析】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分析图(请学生预测变化趋势并解释) 【提出问题】为何瓶内液体经振荡一静置后颜色会反复变化? 【猜想假设】振荡时:溶于水,浓度增大,平衡正移,变为蓝色; 静置时:被vc消耗,浓度减小,平衡逆移,变为无色。 【设计方案】测出液体中溶解的氧气浓度在振荡和静置时的变化。 【演示实验】运用手持技术测溶解氧浓度(注意观察浓度变化的同时溶液颜色的变化)。 【得出结论】是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引起了颜色的变化,进一步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承启】可逆反应Fe
3+
+3SCN
-
[*]Fe(SCN)
3
达到平衡后,加入蒸馏水稀释,化学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若同时改变几种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将向什么方向移动? 仅靠前面的实验探究所得出的经验规律常常得不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去进一步认识化 学平衡。 【讲解】投影一组数据表,引出平衡常数的概念。建构概念并指明K
c
值大小的意义。 【承启】引出浓度商Q
c
的概念并分析与K
c
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可逆反应Fe
3+
+3SCN
-
[*]Fe(SCN)
3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达到平衡后,加入蒸馏水稀释,使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拓展视野】化学振荡与非平衡态 演示化学振荡实验。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仅发生在远离平衡态时。为什么会存在如此 奇妙的化学振荡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并加以讨论。 【本节小结】 1.学知识:从速率变化和平衡常数两个角度认识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由定性判断到定量判断; 2.哲学观点:动态平衡——运动是永恒的旋律; 3.研究方法:控制变量,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4.科学之美:化学平衡常数具有高度凝练的简约之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E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藏族音乐分为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巴朗松》就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民间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音调。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4节《醇厚的中原韵》中,在第一课时,李老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片段,用了8分钟为大家介绍了中原地区的饮食、生活等,使学生对中原地区有了一定兴趣和整体了解以后,能够轻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变奏曲式的结构?()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鉴赏“SE大娘钉缸”要求:(1)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设计鉴赏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体验性是音乐学习的突出特点。音乐创作、表现和欣赏都离不开日常亲身参与和体验。音乐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参与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体验性音乐学习?()
某老师上课时,看到学生整体情绪不高,于是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表现歌曲,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整演唱了歌曲。请问这位老师运用的是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哪种教学方法?()
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呼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含量略增加④氧含量大增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或结构的叙述正确是()。
图1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
随机试题
是我们自己的所为和所不为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下列关于祛痰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患儿,3岁。不思进食,泛恶,夜间哭闹少寐,腹胀,舌苔厚腻垢浊。其诊断是
A,D-洋地黄毒糖B,D-洋地黄糖C,D-加拿大糖D,L-鼠李糖E,葡萄糖属于6-去氧糖的是
产妇王某,34岁,宫内孕39+3周。于入院前一天晚出现宫缩,清晨起来又消失。入院当天中午,孕妇又开始出现宫缩,每4—5分钟一次,每次持续约30秒。为了早接触、早开奶,提倡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吸吮是在出生后
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
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某幼儿给一堆玩具分类,第一次按大小分类,第二次按颜色分类,第三次按材料分类。该幼儿的分类是按()
已知矩阵(I)求可逆矩阵P,使(AP)T(AP)为对角矩阵;(Ⅱ)若A+kE正定,求k的取值.
Wehadamarvelousholiday.Onlythelasttwodayswereslightly________byweathe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