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admin
2016-01-30
54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人教版)的目录。
材料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人教版)“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个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蓝瓶子实验 【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当这个条件被改变时,平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过程 【结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 【板书】(一)化学平衡移动 【投影填表】概念建构:化学平衡的移动。 【归纳】化学平衡之所以会移动是因为改变了反应条件,其实质则是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使得v
正
≠v
逆
。 【过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设问】浓度的变化是否能通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它的改变又会对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承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总的原则是用实验说话,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从结论中寻找规律。 【投影】研究对象Fe
3+
+3SCN
-
[*]Fe(SCN)
3
【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并确定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提供的药品:0.005 mol/L FeCl
3
与0.01 mol/L KSCN的混合液(红色)、1.0 mol/L FeCl
3
溶液,1.0 mol/L KSCN溶液、Fe粉、10%Na0H、蒸馏水 【提问】你们小组准备改变什么物质的浓度?怎样改变呢? 【提出方案】教师边听边用板书记录,边总结实验方案。 【质疑】加水方案:如果加水稀释的话,平衡体系中三种物质的浓度都会怎样变化?如果加水后平衡发生了移动。你还有没有办法来判断是由于哪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引起的呢?(加水稀释,三种物质的浓度都变小,这样就同时改变了几个变量,因而就无法判断平衡移动是由于哪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引起的了) 【思考】应该向平衡体系中加多少体积的液体试剂?比如加5、6滴还是加5、6 mL?(如果加多了会稀释可逆反应中的其他物质的浓度,这就不是改变单一变量了。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加入5、6滴即可) 【追问】你如何判断此可逆反应已经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了?你又根据什么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呢?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结果总结和汇报。 【绪论】增大平衡混合物中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设疑】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现象分析】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分析图(请学生预测变化趋势并解释) 【提出问题】为何瓶内液体经振荡一静置后颜色会反复变化? 【猜想假设】振荡时:溶于水,浓度增大,平衡正移,变为蓝色; 静置时:被vc消耗,浓度减小,平衡逆移,变为无色。 【设计方案】测出液体中溶解的氧气浓度在振荡和静置时的变化。 【演示实验】运用手持技术测溶解氧浓度(注意观察浓度变化的同时溶液颜色的变化)。 【得出结论】是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引起了颜色的变化,进一步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承启】可逆反应Fe
3+
+3SCN
-
[*]Fe(SCN)
3
达到平衡后,加入蒸馏水稀释,化学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若同时改变几种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将向什么方向移动? 仅靠前面的实验探究所得出的经验规律常常得不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去进一步认识化 学平衡。 【讲解】投影一组数据表,引出平衡常数的概念。建构概念并指明K
c
值大小的意义。 【承启】引出浓度商Q
c
的概念并分析与K
c
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可逆反应Fe
3+
+3SCN
-
[*]Fe(SCN)
3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达到平衡后,加入蒸馏水稀释,使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拓展视野】化学振荡与非平衡态 演示化学振荡实验。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仅发生在远离平衡态时。为什么会存在如此 奇妙的化学振荡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并加以讨论。 【本节小结】 1.学知识:从速率变化和平衡常数两个角度认识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由定性判断到定量判断; 2.哲学观点:动态平衡——运动是永恒的旋律; 3.研究方法:控制变量,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4.科学之美:化学平衡常数具有高度凝练的简约之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E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分析歌曲《红河谷》谱例,写出:(1)调式调性。(2)曲式结构。(3)旋律特点。
根据谱例判断以下乐曲属于哪个时期的音乐?()。
“八音”是对音乐的一个概括,很多诗词文章中都使用“八音”来表示音乐的意思,比如“八音盒"就是指会发出乐音的盒子。“八音”来源于中国的民族器乐中的“八音分类法”把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比如“江南丝竹”或者“丝竹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黄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了起承转合的发展结构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自由写作音乐片段。上述教学行为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个基本理念?()
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1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
随机试题
一般来说,背景吸收是使吸光度增加而产生正误差。()
下列病变不是T1及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的是
A、刺痛拒按,固定不移,舌暗,脉涩B、气短疲乏,脘腹坠胀,舌淡,脉弱C、胸胁胀闷窜痛,时轻时童,脉弦D、面色淡白,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脉细E、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自汗,舌淡,脉虚血瘀证可见的症状是
《公司法》对公司的出资形式的限额做出限制的是( )。
消火栓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
常用的确定设备最佳更新期的方法有低劣化数值法和()。
为了预防病毒,在计算机中安装了操作系统补丁(windowsupdate)的防病毒软件,也按时升级了病毒定义文件,仍旧被种了木马程序(即被感染病毒),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的方法有()
在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所执行操作功能的部分称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