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褶皱山”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褶皱山”的部分内容。
阅读关于“褶皱山”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褶皱山”的部分内容。
admin
2021-07-22
104
问题
阅读关于“褶皱山”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褶皱山”的部分内容。
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提问学生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褶皱 【问题】 (1)什么是褶皱?褶皱是怎样形成的?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教师用毛巾演示,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2.背斜、向斜 (1)背斜、向斜及其判断 教师展示褶皱示意图,指出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学生说出向斜和背斜的形态特点,即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教师:除了根据形态判别背斜和向斜,有没有其他的判别方法?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褶曲中间向两翼观察。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背斜、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 教师先进行动画演示,然后通过画图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①②⑨④四个岩层。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褶曲,沿水平线判断向斜和背斜岩层的新老关系)得出: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教师总结:在实际工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 (2)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 教师:背斜、向斜通常发育成怎样的地貌? 学生: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 教师: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 教师展示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图片。 【问题探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提示外力的作用,之后让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用动画展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并总结: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影响,岩石疏松,容易被外力(如流水等)侵蚀,形成山谷;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因此形成山岭。 (3)背斜、向斜的应用 【问题探究】假如你要勘探石油,背斜和向斜中哪个构造可能蕴藏石油?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说出各自的选择及原因。 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说明“利用向斜找水,利用背斜找油气”的原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培养表达交流能力,提高学生问题探究和合作能力。教师适时适度的评价对提高学生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环节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要点。 作业:教师布置探讨任务,即“假如你是工程师,需开挖隧道,是在向斜处合适,还是在背斜处合适?”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M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人教
材料: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的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同时他又受到达.芬奇相关笔记的启发,在研究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材
教材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表述: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2)由学生取一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____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中有61.1%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并填入答案为“大于”。所得氨水浓度(%)=,又因为d1<d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目录(略)。材料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目录(略)。材料3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乌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结果大部分学生答题错误。请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为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设计一个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随机试题
肝尾状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突起。
_______又称行业吸引力矩阵、九象限评价法,或GE业务筛选模型。()
A、阻断M-胆碱受体B、阻断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C、阻断中脑边缘叶和中脑皮质通路中多巴胺受体D、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E、阻断结节漏斗通路中多巴胺受体氯丙嗪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是由于
可比性原则的含义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下降的规模效应将导致()。
对于能挑150斤的人,领导者既不是只让他挑100斤,也不是硬要他挑200斤,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区别在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
Childrenwhogriptheirpenstooclosetothewritingpointarelikelytobeatadisadvantageinexaminations,(31)tothefi
A、Heislateforclassestoooften.B、Hehasmissedtoomanyclasses.C、Hehasfailedintheexamagain.D、Heisatrouble-maker
最新回复
(
0
)